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残疾人宣传、文化与体育
江苏省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第一阶段比赛今天全部完成,南京市代表团以30金13银5铜的成绩现居全省第一方阵。
强势项目金牌全包,新增项目也纷纷收入囊中,南京市残联重训练,保后勤,市残联宣文处副处长石珺、栖霞区残联副理事长王红雨严密组织,精细做好运动员、教练员的各项保障服务工作,确保路途和各项赛事的安全,让运动员没有后顾之忧,发挥出色,奋力拼搏,取得优异成绩。
决赛会师
南京羽毛球天团“包圆”金牌
羽毛球是南京代表团传统强势项目,今天下午,南京团四名队员在羽毛球男女A组单打决赛会师,包揽两金两银,更是在整个羽毛球项目上,“包圆”全部四块金牌,被称为“天团”。
“我们队员实力强劲,四名队员都曾获得全国比赛冠军。”晋辉教练,鼓楼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老师,也是本次残运会羽毛球教练,有着20多年特殊人群羽毛球教育经验。
矮个子队员周杰,听力智力存在障碍。早在20多年前,11岁的周杰在晋辉指导下开始练习羽毛球,看着他成长的点点滴滴,晋辉最有发言权,运动对于一名残障人士帮助有多大。
“他刚来学校的时候,害怕和人打交道,有些社恐。”练习羽毛球后,周杰越来越阳光。训练,和新朋友打球,融入到正常人生活圈,大家成为朋友。周杰打球喜欢用脑,技术全面,为人积极开朗,大家都很喜欢他。
周杰在本次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男子双打、单打两块金牌。
“运动是个纽带,他能拉近不同人群之间的距离,对学障人士的生活帮助很大。”晋辉正在为更多残障儿童参与到运动中努力着。
新项目新气象
14岁小将勇夺一金一银
魔方比赛,是本届残运会新增的项目,形式新颖,也是本届比赛吸睛的项目之一。
14岁的杨一凡,是南京团里最小的参赛运动员,也是魔方队里的小天才。他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很快,喜欢魔方的他,更是沉浸于其中。
本届比赛,魔方项目共分金字塔和三阶魔方两个项目,杨一凡获得金字塔项目金牌和三阶魔方银牌。
本次代表南京出赛的是南京聋人学校,副校长唐红霞对五名学生充满信心,“我们准备充分,孩子们都很优秀。”蔡万霖夺得三阶魔方冠军。至此,南京代表团囊括了本次魔方项目的全部金牌。
“早在四五年前,我们学校就开始尝试开设魔方课,很受学生喜爱,我们就扩大规模。如今我们在高中和初中都设有魔方课。不少学生表现出在魔方上面特殊的潜力,杨一凡就是最出色的一个。”唐红霞说,为了丰富学生们在校课余生活,学校开设了三十多门兴趣课,除了魔方课,还有3D打印、编程、烙画等,不仅充实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带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南京聋人学校每年参加聋人单考单招,高考升学率达100%,对于一个每届70多人规模的聋人学校而言,实属不易。
传统训练加信息化
女子三人篮球横扫对手
三人篮球,也是本届残运会新增的项目,本次代表南京团出征的,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女子篮球队。
跳投、妙传、突破上篮、半决赛面对颇具实力的无锡队,南京队打出10:0的比分,零封对手。
9号球员在场上夺人目光,她个子最高,眼界开阔,技术全面,身体素质也好,和队友一起,她们夺得了本次女子三人制聋人篮球金牌。
“9号叫孙子涵,她听力障碍,能开口简单的说话。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从甘肃考到我们学校,最刻苦,也很爱篮球,平时有空,她还去野球场和人组队打球呢。”徐向阳教练是市特殊教育学校外聘的女子篮球教练,2021年十一届残疾人全运会,他带领女子篮球队获得全国冠军,其中有两人就在今天的南京队里。“我们保持每周训练两次的频次,加上大赛前的集训,保证队员们充沛的体质和良好的手感。”
“针对聋人特点,近几年的训练中,我们加入了信息化元素。她们的比赛,我尽量都记录下来,结束后大家一起观看分析。”这种模式效果显著,不同的视野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心得体会不同,一场比赛收获成倍增长,也让队员们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
除了自身的努力,残疾人运动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分不开,“这次集训开始,南京市、栖霞区残联得知孩子们训练量大,特地送来了带有按摩功能的洗脚桶,姑娘们可喜欢了。”
体育竞技总是充满着激烈竞争,对于残障人士而言,还需要克服身体残障带来的阻碍。但正所谓生命在于“运动”,体育对于残障运动员而言,不仅是一场场训练和比赛,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他们的奋斗故事激励着残障人士努力生活,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不屈服于命运的斗争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