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残疾人之家及托养服务
“残疾人之家”是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主阵地,是服务残疾人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老百姓家门口服务站。目前,我市建成运营的“残疾人之家”实现了镇(街道)全覆盖,并逐步向村(社区)延伸。全市“残疾人之家”工作重心向常态化运营管理、紧抓安全生产,确保残疾人生命财产安全转变。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筑牢生命安全防线。按照《省残联关于进一步加强省残联系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关于提升全市残疾人服务机构消防安全处置能力的通知》文件要求,进一步强化对“残疾人之家”安全的规范管理,突出消防、供电、食品卫生等方面的重点管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负责、层层落实、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是开展安全检查,坚决杜绝安全生产隐患。市残联下发《关于在全市残联系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排查整治通知》《关于加强共有建筑内残疾人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管理的通知》,市区联动,并联合消防部门对各“残疾人之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安全生产专项联合督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下发整改意见书,责令限时整改,不断提高机构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自防自救能力,确保服务对象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同时注重自查与督查相结合,推动机构安全工作由被动接受监管向主动加强管理转变。指导每个“残疾人之家”普遍建立《“残疾人之家”全员安全责任体系》、《“残疾人之家”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残疾人之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各“残疾人之家”严格落实残疾人服务机构卫生安全自查月报制,安排安全员做好每日一检,定期检查消防设施设备是否完好有效、安全疏散通道是否通畅以及各类器材是否安全使用,防止二次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是组织宣传教育,全面提升安全意识。市残联举办了残疾人服务机构能力提升暨安全生产培训班,邀请消防专业老师,为残疾人和机构管理人员讲授消防安全、医疗急救等方面的知识。机构定期开展疾病预防、防灾避险、居家安全、逃生安全以及生命健康安全知识等教育培训。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和应急培训演练,着力提升机构管理服务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弱势群体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