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工作要闻

用“政策温度”打造孤独症关爱服务南京样本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6 12:26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日前,南京市残联和卫健委、教育局、民政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孤独症人群全程关爱服务实施方案》,通过“筛查发现—康复干预—入学教育—托养照护”全链条服务,为全市孤独症群体构建起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守护网络。

聘请专家团队,对60名孤独症儿童基本康复服务效果进行评估;遴选不少于50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为1700余名孤独症儿童提供基本康复救助服务;增设28个宁康驿站,为1500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方案》中的六大行动,涵盖20项具体实事,这项由多部门联动推进的系统工程,正用政策温度融化“星星的孤独”,让南京成为全国孤独症关爱服务的创新样本。

早筛网络97.92%初筛率背后的防控体系

走进省级示范机构南京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70余名专业教师正以“1:2师生配比”开展精准干预。“中心对孩子的情况进行评估,有些孩子情况较轻且恢复效果较好,就可以上集体课,为以后进入普通小学做准备;还有一些学生上午在普通学校上课,下午回到中心做加强康复训练。”工作人员介绍。

该中心自主研发的CCA教学评估系统(孤独症及相关发展障碍儿童核心能力评估系统),经江苏省版权局审核,获得自主知识产权。该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日常教学,为能力评估、教学规范和康复效果的精准性提供数据支撑。

“女儿从无语言能力到能说短句,只用了5个月。”作为一位孤独症儿童的家长,细心的李先生一直在做康复日记,里面记录着6岁女儿雯雯的变化:第43天首次主动拉老师衣角,第92天完成10分钟安坐训练,第150天在集体课上举手回答问题。这种精准化服务,得益于南京市对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的规范化提升,2024年共有4209名残疾儿童享受康复服务,有效率达90%以上。目前,南京市16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全部通过省级验收。

学前融合教育帮助更多孤独症孩子进入普校

位于栖霞区的佳佳幼儿园,是南京唯一一家孤独症定点康复机构的幼儿园,也是南京实行“康教融合”理念的缩影。

在佳佳幼儿园的陶艺课上,6岁的孤独症儿童小叶子正和普通孩子小雨合作捏制陶罐——小叶子去年十月来到佳佳幼儿园,从小被诊断全面发育迟缓,无法融入普通孩子的圈子,在做康复训练时产生“喜欢咬人”的应激反应。

来到佳佳幼儿园,园方会阶段性评估幼儿的发育水平、认知能力、运动功能、语言表达能力等,并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治疗方案。在这里,普通孩子和患有孤独症的孩子一起学习陶艺、做扎染、制作西式点心。“女儿基本上没有再出现咬人行为了。现在她特别喜欢去幼儿园,还交了很多好朋友。”小叶子的妈妈说。

这种和谐场景,源自南京创新的“半天融合教育+半天康复训练”模式。“南京市开展‘半日制’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实践,首先对参与融合的孩子从教学参与能力、模仿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的孩子先进入普幼进行3天的综合测试。经过测评后,才能最终成为入园参与学前融合教育的孩子,入园后陪伴他们的是‘影子’老师。”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

“‘影子’老师就像‘隐形的翅膀’。”樱花双语幼儿园园长翻开瑶瑶的评估手册:入园半学期,从无法如厕到生活自理,从躲避对视到主动分享玩具,瑶瑶的变化离不开影子老师的陪伴和指导,见证着融合教育的奇迹。

瑶瑶是近些年南京市探索民办公助、“半日制”学前融合教育的诸多受益的孤独症儿童之一。陪伴在瑶瑶身边的“影子”老师来自南京明心儿童益智教育培训中心,这是一家有着近20年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经验的民办机构,南京市残联通过民办公助的方式与这家机构合作,在全市探索孤独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方法。该机构与南京市几家普幼开展合作,通过派出专业特教老师作为“影子老师”入园伴读,并定期为普幼教师开展学前融合教育培训。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从社区筛查室的精密仪器到融合教室的特教设备,从康复机构的评估系统到宁康驿站的职业技能培训区,南京正用九部门联动的政策创新,为“星星的孩子”铺就成长之路。当97.92%的初筛率筑牢早期防线,当1:2的师生配比创造康复奇迹,当更多的孩子叩开普校大门,这座博爱之都证明:科学的支持与温暖的包容,终将让每颗“星星”绽放独特光芒。

据了解,今年的“全国助残日”期间,南京将举办系列活动,推出并解读康复、托养、就业等系列惠残助残政策文件。这些惠残助残政策的推出与解读,不仅是对残疾人群体切实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一座城市温度与文明的生动彰显。随着每项政策的精准落地,随着更多力量的同心同行,博爱之都南京逐步构建起更有温情、更加充满希望的包容社会,让每个残疾人朋友都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