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基层动态

江宁这家“爱心工厂”,圆了上百名残障人士就业梦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江宁区残联  发布时间:2024-02-20 16:3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新年伊始,给江宁特殊教育学校捐赠150件校服,送给残障孩子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春节临近,为辖区130名农村五保老人每人准备一件衣服,让老人穿着新衣过大年……江宁区有一家从事服装生产的“爱心工厂”,不仅常年献爱心,更是帮助上百名残障人士圆了就业梦。

走进位于江宁区湖熟街道周岗社区的南京彤禧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50多名工人正在熟练地制作衣服,“哒哒哒”的缝纫机声不绝于耳,经过流水作业,一件件衣服呈现在眼前。

南京彤禧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陶绪香介绍,目前公司拥有涵盖服装设计、生产、加工、分色、印花、刺绣等全产业链设备,具备完整的服装加工产业链,致力于各类品牌、企事业单位工作服、校服、军训服的智能设计与制作,不少产品远销日韩欧美。

1963年出生的陶绪香是土生土长的江宁人,早年间靠着自己过硬的定制服装手艺,在当地小有名气。1998年,一次机缘巧合,陶绪香接手了一家社会福利企业,从此与残疾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这个企业有20多名残疾人,有不少是服装行业的熟练工,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能理解残障人士的真正需求是通过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陶绪香深情地说。

此后几年,工厂陆续走上正轨,发展越来越好。2009年,南京彤禧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事业不断发展壮大,陶绪香不断帮助更多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我们公司起名‘彤禧’寓意‘旭日东升奔向幸福’,就是希望残疾人能在这里找到更多幸福。最繁荣的时候,厂里150多名员工中,残疾人接近50人。” 谈起那段辉煌经历,陶绪香记忆犹新。

那个时候我已经46岁,又是女同志,成立新公司其实不是为了挣钱,就是为了能够开辟更多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渠道。” 陶绪香坦言,自己扩大创业的目标很简单,希望可以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服装行业“亏声”一片,陶绪香的“爱心工厂”也不能幸免。面对艰难的处境,她想过放弃。但由于部分残疾员工的社保未交满15年,一旦停缴,就无法正常领取养老金,陶绪香又不忍心关闭企业。无奈之下,她卖掉了自家的房子,以维持工厂的正常运转。

让陶绪香感动的是,公司上下一条心,凭借过硬的实力,中标了江宁区20家学校的校服生产业务,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

如今,在彤禧服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还有61名员工正常上班,其中残疾人有22名。

32岁的阿明(化名)是一名半聋哑人,父亲失明,母亲年龄较大。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找过很多工作,但往往很难稳定。但在“爱心工厂”,阿明已经工作一年多,成长为一名娴熟的缝纫工人,既学得一技之长,性格也从以前的自卑变得豁达开朗。

阿菊(化名)是生产车间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她,因为高度近视,找工作处处碰壁。在残联等部门的帮助下,她来到了这家“爱心工厂”,业务能力突出,很快脱颖而出。“这个服装厂让我有了就近打工的机会,现在每个月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很知足了。” 阿菊边说边麻利地展示她的设计作品。

绝大部分残疾人出来工作都有后顾之忧,我们这里实行弹性工作制,尽量让员工工作顾家两不误。” 陶绪香说。

26年来,这个“爱心工厂”已陆续让上百名残疾人就业,实现人生梦想。今年已经61岁的陶绪香本已到含饴弄孙的年龄,但她仍放不下残疾人,员工也亲切地称她为“陶妈妈”。“如果有机会,我想再办一个残疾人就业工厂,尽己所能为更多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希望每个残疾人都能做到身残志坚、自食其力,为自己和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