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网站

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基层动态

轮椅上的“城市巡礼”残疾人督导体验团亲测公共空间温度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六合区残联  发布时间:2025-05-28 18:30  阅读次数:显示稿件总访问量

在现代化

城市建设中,无障碍设施不仅是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基础保障,更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六合区雄州街道积极响应部署,由街道残联牵头组建残疾人督导团一行5人,对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六合区市民中心、六合区图书馆、六合人民医院等公共空间的无障碍设施进行了实地体验,以“使用者视角”为城市文明建设精准“号脉”。

服务为民的细节诠释

5月28日,清晨8点半,督导体验团队首站抵达雄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地下停车库内,团队车辆轻松停入醒目的无障碍车位,几步之遥便是无障碍电梯,乘轮椅的督导员通过电梯便捷抵达办事大厅;服务中心内的无障碍卫生间更藏着贴心设计——紧急呼叫按钮、防滑设施均严格适配残障人士需求。从停车位到办事大厅的全程“无障碍动线”,恰如一场“温暖接力”,饱含着对残障人士的守护。

“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是政务服务的一线窗口,无障碍设施的完善、周到细致的服务是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办事的关键,我们要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让特殊群体‘进得来、办得顺、感受好’。”雄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

构建有温度的生命守护空间

对于行动不便、感官功能存在障碍的患者而言,无障碍设施与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就医体验与诊疗效率。在六合区人民医院,从踏入医院大门到完成诊疗流程,督导体验团队看见了彰显特殊群体关怀的满满细节:无障碍通道从停车场延伸至门诊楼,低位服务台让乘坐轮椅的患者与工作人员“平视沟通”……

熙熙攘攘的大厅内,有一抹特别的亮色吸引了督导体验团队的关注——“残障人士优先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残障人士不用为排队焦虑,挂号不再是艰难的“闯关”,而是被妥帖关照的安心。这小小的窗口,将“尊重”具象为无需言说的便利。

从“有无”到“优享”的进阶答卷

“这个扶手的高度刚刚好,抓握感很稳!”握着六合区市民中心坡道走廊的无障碍扶手,乘轮椅的督导员孙师傅露出愉快的笑容。

督导团顺着地面标识步入大厅,“无障碍服务”指引牌清晰可见。宽大的轿厢,专为轮椅转身设计,电梯内的环绕扶手、盲文按钮和语音播报,为轮椅使用者打造出一个可靠的“安全舱”;低位服务窗口与专属轮椅等候区,让残障人士的办事流程更显从容。

六合区市民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中心还设立了“无障碍服务岗”,为不方便的人群提供全程代办服务。从硬件设施到软性服务,六合区市民中心正实现从“有设施”到“优体验”的跨越。

书香里的无边界平等

六合区图书馆为残障人士特别开辟了无障碍阅读区。阅读区的桌椅高度精准适配轮椅使用者。“在这里,我们和健全人一样能够触摸知识的温度。”一位视障读者感慨,道破了无障碍设施的深层意义——不仅是物理空间的通达,更是精神世界的平等共享。公共文化资源的平等共享,无声托举着每位残障读者的求知渴望,更增强了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

方寸之间的大关怀

街头公共厕所的无障碍改造同样令人动容:入口处平缓的坡道搭配两侧不锈钢扶手,高度契合轮椅使用者和拄拐杖人群;通道宽度足够,即使遇到迎面而来的行人,也能确保轮椅通行无虞;无障碍卫生间内,横向拉手、紧急呼叫装置与低位洗手台一应俱全。这些细微的设计,恰是城市对特殊群体“不被忽视”的承诺。

从坡道坡度到扶手高度,从盲道走向到标识清晰度,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每一处细节,都在书写城市文明的注脚。六合区雄州街道这场由残疾人主导的“城市巡礼”,不仅推动着公共空间的优化升级,更传递出深刻理念——当城市建设真正“看见”每个群体的需求,才能构筑更有温度的生活家园。